2021年05月31日
[ 心理師的抗疫日記 ]1
今天是全國第三級,而且第一階段停課2週的結束。全台灣籠罩在一片恐慌和焦慮的情緒之中,從去年疫情爆發至今,常常在想關於我們這個身分的定位是什麼。
心理師如果這樣說:「什麼事都可以拿來用心理學的角度思考。」未免可能聽起來很唯心論。不過說真的,以心理師來說,的確什麼事都可以以心理學的角度思考。所以這段時間,我們會盡可能的寫這個心理師的抗疫日記,來讓大眾知道可能心理師心中大概在想些什麼。來「維持連結」。
的確就台灣本土疫情爆發至今,心理師的確也一再的想,是不是應該「斷開人與人的連結」來「隔離」,這個馬上變成迫切需要被後設思考,且加以解構的命題;因為就人類賴以維生所需的條件來說,要盡可能「斷開連結」,這就是一個唯物論的主張。根本不可能。
所以呢,突然間很多跟焦慮症相關的診斷,如恐慌、慮病、phobias⋯全部都冒上來了,因為環境和生活中再也沒有過去可以使用的buffer,讓強烈的情緒可以被削弱。城市裡面很多人覺得自己快要無法承受所有的壓力了。
在這個時候,誰都會覺得想跟身邊的人有些小聊天,談談如何維持原本的生活,這件事很政治不正確,彷彿這代表沒有斷開連結。
心理師想說的是,所有文明中的悲劇都來自於連結的斷裂,所以:
「對,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盡可能在物理上斷開連結,但請留心,心理和思想上的連結務必維持」。